先列一組數(shù)據(jù):
? 2006年,香港IFPI唱片銷量認證將標準壓低一半,僅需賣出三萬張便能達到白金唱片;
? 2008年,香港全年實體唱片銷量僅有兩張專輯突破兩萬;
? 2016年,北京實體唱片店僅剩10家……
各位70后80后的童鞋們,還記得你們小時候迷上流行音樂時是怎樣去欣賞那些紅得一塌糊涂的歌曲嗎?在當今高帶寬無線網(wǎng)絡無所不在的情況下,那些我們曾經(jīng)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實體唱片銷售呈現(xiàn)頹勢。但,依然有一些唱片公司和歌手,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及各路音樂APP的層層包圍之下,為實體唱片殺出一條逆襲的血路,他們是用什么招式做到的呢?
趁著周末,小靈搜集了一些資料片段,和大家輕松聊聊當今音樂江湖中實體唱片的營銷手段。
招式一:情懷牌來一打
對很多人來說,實體往往等于情懷,而對唱片公司來說,情懷就等于銷路。
香港環(huán)球唱片看準唱片市場受眾年紀偏大,且近年Hi-Fi市場盛行,于是投入大量經(jīng)費到復刻舊唱片中,并將它們進行數(shù)碼修復提升音質(zhì),大打情懷牌。復刻舊唱片比發(fā)行新唱片輕松得多,短短兩年間,環(huán)球唱片將過去的寶麗金歌手專輯不斷做音質(zhì)修改并發(fā)行,譚詠麟最經(jīng)典的代表作《愛的根源》更是驚人地發(fā)行了7個不同的音質(zhì)版本,在喚醒舊歌迷的情懷之余希望通過全新的編曲招攬更多年齡層面的新歌迷,打開更多的年齡消費群體。
譚詠麟《愛的根源》專輯
這些舊曲新唱的專輯不僅獲得銷量上的成功,更是建立好的口碑讓歌手的人氣再度回升。既能減少制作新專輯虧損的風險,更能吸引更多年齡層次的歌迷重溫好音樂。打情懷牌未必是營銷的有效手段,畢竟在月壇里太常見了。
招式二:“粉絲”大法好
當今月壇里,偶像派當?shù)?,許多迷妹為了支持自己家的偶像,心甘情愿掏錢買唱片。羅志祥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0年開始,盡管被詬病音樂作品沒有新意、沒營養(yǎng),但小豬只要發(fā)片必定能穩(wěn)坐冠軍。再比如,羅志祥的簽售會打出“買三張合照,買五張抱抱”的炸點,引得粉絲紛紛砸錢只為一抱一合照。雖然這種方式還存在質(zhì)疑,但在當今臺灣唱片市場如此貧乏的狀態(tài)下,深諳粉絲心理的小豬愿意放下架子滿足粉絲還能增加銷量,歌手唱片賣得好,粉絲買得開心,其實也不絕對是壞事啊。
歌星簽售會上瘋狂的歌迷們
“粉絲經(jīng)濟”可以說是唱片江湖的“萬金油”,短平快,簡單有效,當然,前提是你的偶像足夠優(yōu)質(zhì),已經(jīng)擁有足量的鐵桿粉絲,這樣才能充分玩轉(zhuǎn)粉絲經(jīng)濟。
招式三:改版專輯、EP模式,改頭換面不可少
在亞洲唱片歷史中,改版專輯營銷早在上世紀流行。1996年,安室奈美惠第一張個人專輯《Sweet 19 Blues》全亞洲實銷300萬張,每賣出50萬張,唱片公司便加印50萬張專輯并換一個新封面以表慶功,這張專輯最終有六個不同封面的版本。如今華語樂壇改版也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改版目的已經(jīng)由慶功變成了刺激銷量。
EP、改版可以讓資源“二次利用”,不僅可以放大唱片收益,還能減少成本,更能將專輯以及藝人的話題度宣傳期繼續(xù)延長,實現(xiàn)真正的事半功倍。對唱片公司來說,EP、改版必然成了刺激銷量的常備手段之一,甚至能夠填補發(fā)片淡季的檔期。
80、90后自然會懂這圖
以林俊杰為例。2011年年底,林俊杰發(fā)行了新專輯《學不會》。隨后,推出了多個不同的版本,情人節(jié)限定版、黑膠限定版等,不同版本讓林俊杰的歌迷從不同角度享受到JJ的音樂的同時,也有效地推動了專輯的銷量。《學不會》在2012年的臺灣唱片市場銷量排名第五。
招式四:心理戰(zhàn)術饑餓營銷
在整個商業(yè)社會都能尋覓到蹤影的饑餓營銷,當然也沒放過音樂領域。
田馥甄的2016新專輯《日?!罚唤邮茴A訂,收取多少張訂單就做多少張。由于各種“事故”原因,歌迷引頸期待饑渴到不行的時候,這張專輯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個季度最終發(fā)行。不過,正因這種銷售方式,《日常》的首周銷量空降榜單力壓同期發(fā)片的周杰倫、五月天,保守估計首周售出4萬張,足以登上臺灣年榜前十。
田馥甄《日?!穼]?/p>
饑餓營銷既推動了銷量,更是制造了話題度,放大唱片公司和歌手的影響力。但饑餓營銷也有副作用,比如損害品牌形象、丟失用戶忠誠度、延長資金收回時間等等,能夠靈活適度使用饑餓營銷手段的當屬段位比較高的唱片公司。
裝模作樣的總結:
當然,談了那么多唱片的營銷手段,能夠讓實體專輯大賣的最原始、最根本的一點還是作品的質(zhì)量,若是能夠做出經(jīng)典好歌,必能“無招勝有招”。在兩年間數(shù)字唱片龐大的銷售量來看,并不是聽眾群體稀少,也不是不愿意花錢聽歌,近年來的聽眾能夠重新樹立版權意識,花錢聽歌對于音樂產(chǎn)業(yè)來說是一個“回春”的現(xiàn)象。那么作為唱片公司就更應該重新審視,如何發(fā)行實體專輯能讓觀眾覺得這份錢給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