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视频官网在线观看下载_硬汉视频官网在线观看免费_硬汉视频下载APP_硬汉视频官网下载

"Loading..."

別嫌啰嗦——聲學的基礎知識(上篇)

別嫌啰嗦——聲學的基礎知識(上篇)

聲學的基礎理論,是一個常年不斷的話題,很多老鳥也許好多年前就參透了,很多資深玩家卻未必完全通曉,而小白們則更多一知半解,今天小靈也來顯擺一下,給眾多小白和音響從業(yè)信任搬一搬這套比較全面一點的基礎理論,讓大家更好地從事音響銷售,也讓小白們有更充分的了解,那么大家趕緊上車,準備開車了!!


微信圖片_20181105092445


聲音的三要素

 

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音色、響度。


音調與聲波的頻率有關,兩者成對數(shù)關系;聲波的頻幅影響能音色,

音色主要由聲波的頻譜結構及其模擬波形決定;

響度主要與聲音的振動幅度有關。不同的音源發(fā)出同一音符時,其基音相同,但諧波成份及其幅度各異,頻譜及波形不同。


高保真音響在保證音色的高還原度的同時,適當提升低音,可使聲音豐滿動聽,適當增加語言的中頻分量,可以提高語言的清晰度;

 

音  調  

人耳對聲音音調的感覺主要與聲音的頻率有關,但不成正比,具有對數(shù)關系,因為人耳的聽覺是復雜的,人對聲音音調的感覺還與聲音的聲壓級有關。而音調的高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由聲音振動的基頻頻率決定的,稱為"絕對音高"。大家在聽音樂會時可以見到,演出開始前,所有的樂手都要校一下音,為的就是使整個樂隊的所有樂器都是使用相同的音高標準。我們常聽人說某人唱歌老跑調,其實就是他對音程關系掌握得不好。  


關于音樂的音高與音程的關系,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稱為"律學"。目前,世界各國存在著好幾種律制。但最常用的有三種,即十二平均律、五度相聲律、純律。律制不同,音程關系也有很大不同,有興趣的就百度相關資料吧,這里就不細說。  


音  色  

當小提琴與長笛演奏同一音高時,人們也可以區(qū)別開這兩種樂器的聲音,因為這兩種聲音的音色不同。樂音是由基音與泛音(諧波)組成的,泛音頻率比基音頻率高,一般我們常提到的是二次諧波、三次諧波與五次諧波。這種泛音列的不同即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音色。即使是同一件樂器(如小提琴),如果以不同的力度、不同的弓法、指法、不同的著弓位置,也能產生不同的音色。

  

很多發(fā)燒友說音色即聲音的顏色,其實聲音的顏色感是個別人的獨特感受,不能作為聲音的基本特性。一些現(xiàn)代派的作曲家確實在嘗試把不同感覺器官的感受協(xié)調起來,特別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包括耳朵、眼睛共同起作用的"整體"藝術作品。


響  度

聲波的振幅影響聲音的響度。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強弱,其大小與聲強的大小用聲壓級表示,聲壓與參考聲壓之比的對數(shù)的20倍稱為聲壓級,單位是分貝(dB),聲強增加,響度增大。音量很小時,人耳感覺敏銳,覺得頻帶窄、高音少、低音量感不足。音量大時,人耳感覺較遲鈍,容易引起聽覺疲勞,音量適中時,覺得高低音都很豐富。,人耳對不同頻率而聲壓級一樣的聲音,聽覺感受它們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這就引出了一個"響度"的概念。也就是說人耳對于某些頻率集中在1000HZ到4000HZ這個區(qū)域,而最敏感的是3000HZ左右的聲音。說起來也很有趣,嬰兒的哭聲大部分就是集中在這一頻段附近,大概這也是人類進化的產物,嬰兒不需花費太大的力氣,就能讓父母覺得哭聲最響。

 

人耳對中頻的靈敏度最高,而對于高頻、低頻的敏感程度都會有所下降,一般人們常用20──20000HZ來表示人耳的可感頻率范圍。事實上,很多人聽不到12000HZ以上的頻率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高頻感受的上限還要下降很多,也就是很多老人聽不到蚊子“嗡嗡”的叫聲的緣故。打開電視機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個高頻震蕩聲,大約在12000HZ左右,你可以試試自己能否聽到。


人們經過研究和測量,得到一個頻響曲線圖,100HZ聲音,必須要有近40dB聲壓級,人耳才能聽得到,而1000HZ的聲音,大于0dB聲壓級,人耳就能聽到。因此,當改變聽音的音量時,聲音信號中的各頻率的響度也就會改變,使人感到音色的變化,所以即使是再好的放音設備,小音量時,也會感到放音頻帶變窄、聲音變弱;相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音響設備,開足音量,也會讓人覺得放音頻帶展寬、聲音豐滿。


微信圖片_20181105092449


影響音質的主要因素


人耳的聽音范圍為20Hz—22KHz,聲音頻率可以劃分為三個或五個頻段,即高頻段(7KHZ以上)、中頻段(500HZ-7HZ)、低頻段(500HZ以下),中頻段還可以再細分為中低頻段(500KHZ──2KHZ)和中高頻段低(2KHZ-7KHZ)。各頻段強度要均勻,過強和過弱都會使音質受到破壞。其中低頻是基礎,是厚度;中、低音是力度,決定音樂的氣勢;中、高音是亮度、清晰度;高音是層次、是透明度。中、低頻過強時,聲音變得渾濁、清晰度差。相反中、低頻過弱時,聲音則顯得單薄、乏力、不豐滿。音響設備可能存在的諧波失真,互調失真,諧波失真,會使聲音發(fā)毛、發(fā)尖、發(fā)沙、發(fā)渾。音源的直射聲與近次反射聲、多次反射聲的綜合作用,會使聲源停止時,聲音不能立即停止,通常用“混響時間”來量度。重放語言及輕音樂時,響時間宜短;重放古典音樂時,混響時間宜長一些。 


下面簡要介紹下各頻段對音質的影響。


低  頻  

低頻成分適中,聲音有氣魄、厚實、有力、有溫暖感,豐富;但低頻成分過多,則聲音渾濁、沉重,有隆隆聲;低頻成分少,聲音可能比較干凈,但單薄無力。


中  頻 

增加中頻可是聲音有力,活躍、清晰、透亮。但中頻過多,則聲音的動態(tài)出不來、渾濁;低中頻過多,聲音會變得甕聲甕氣,象小罐聲;2─5KHZ的中頻過多,聲音發(fā)硬、刺耳;4─7KHZ中高頻多時,會有咝咝聲,如人的齒聲。缺少中頻,音色圓潤、柔和,但松散(500─1KHZ),動態(tài)出不來,沉重、渾濁(5KHZ)。


高  頻 

對聲音的高頻成分進行提升,可使聲音明亮、清晰、銳利。高頻成分過多,聲音刺耳、有咝咝聲,輪廓過分清楚、呆板、硬、缺少彈性,有弦樂噪聲。高頻不足,聲音圓潤、柔和,但枯燥、沉重、渾濁,有遙遠感。


人耳在聽不同音量的聲音時,對不同頻段的感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重放時的音量也很重要,音量小時,聲音無力、單薄 、動態(tài)出不來,無光澤;音量適中時,聲音自然、清晰、圓潤、柔和、豐滿、和諧;音量大時,聲音豐滿、有力、動態(tài)出得來,音量過大時,聲音生硬、不柔和。



(未完待續(xù))


Processed in 0.080141 Second , 51 querys.